北汽远景智能正式发布“全球智能”整车升级版
日期:2025-11-01 10:24 浏览:

10月28日,北汽奇虎全新阿尔法t5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北汽集团在会上正式发布“北汽远景智能”。北汽远景智能是一套涵盖从底层到体验、从现实世界到模拟世界、从研发到量产落地的技术架构。它是北汽集团技术积累、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结晶,展示了北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全球一体化三个层面拓展智能边界
北汽研究院副院长郑新芬表示,远景智能科技的主要主张是“全球一体化”。通过中大型车型共享、数据与生态的链接、多智能体之间的协作,车辆可以升级为“全球智能”nce”,打破“域”的界限,实现融合与进化。
远景智能共有三个集成级别:第一个级别是“驾驶舱集成”。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共享同一个大中心模型、同一个大计算平台,形成“场景、认知、执行”的高效闭环。通过座驾一体化架构的设计,可以大幅提升跨域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跨域数据传输的时延,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跨域体验。极虎新阿尔法T5率先搭载北汽自主研发的基于骁龙8775芯片的全球座舱驾驶平台。该平台是国内首个、行业唯一真正实现座舱驾驶与端到端城市导航一体化的平台。
第二层是“跨生态AI融合”。聚焦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北汽构建了多代理之间的协作,让一个大脑、多个终端的主动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愿望、情绪和状态。从“被动执行指令”到“主动了解需求”,汽车不再是冰冷的驾驶机器,而是能听懂用户、“听懂人类语言”的助理助手。
第三层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以“真实数据采集+仿真模拟世界”为主要用户的真实数据和生成的案例,让智能驾驶模型在无限复杂路况下不断学习和进化,将安全验证从“有限情况”拓展到“无限世界”,最大化智能驾驶模型在复杂路况下的响应能力,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三个主要版本涵盖所有智能驾驶等级从L2到L4
围绕“全域融合”的技术方案,北汽在发布会上推出了远景智能两款标志性产品——远景智能驾驶和远景智能座舱。其中,远景智家主要有三个版本:Pro、Max、Ultra。 Pro版采用128-256T算力,可支持LIDAR实现主动安全、高速NOA、城市NOA、车位层停车等功能,覆盖用户日常出行全场景; MAX版本采用400-600T算力,基于World Model和VLA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冗余和安全性,实现主动安全、高速NOA、城市NOA、车位车位、停车驾驶等功能,有效应对复杂极端场景,并可扩展至L3级、级别自动驾驶; Ultra版本采用1000T以上算力,瞄准L4驱动没有出租车。通过北汽自主研发的底盘、制动、转向、供电、下降通讯系统以及领先的算法设计,充分保证了无人驾驶驾驶室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远景智能驾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生命保障’的发展理念。安全是智能驾驶的基础,是不容谈判的底线。”郑新芬说道。在进入工信部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的过程中,北汽逐步形成了“一核三防”的安全开发、测试验证体系,实现了“系统开发、过程保障、验证测试、上路运行”的全链路安全范围。同时,北汽将车辆智能网联接入的技术体系和流程体系全面应用于汽车领域。L2级别的开发和验证,让所有车型共享高级别安全标准,真正实现“无心安全、全系同底线”。以远景智家城区NOA为例,在多种地形、路面、天气、光照条件下进行测试,累计测试验证超过5000万公里。
AI协同情感座舱激活无限场景
北汽用AI引擎+跨域联动+情感捕捉打造“远景智能座舱”,这是一个可持续增长的“情境引擎”,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整合用户愿望、用户行为和当前环境,打造一体化服务。通过了解用户偏好,我们不仅可以提供情感价值,还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整合和支持。远景智能舱“1+n”协同架构,即由一个中央大模型负责任务分解位置和语义理解,n个垂直领域智能体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电等场景中执行任务。用户说出最简单的一句话,远景AI就能完成最复杂的智能体之间的合作。
北汽不是生产经营的“小智慧”,而是生产经营的“大智慧”。为此,北汽开放平台与合作伙伴合作,囊括了ByTedoubao、电信星辰、Deepseek等顶级大模型,同时持续打磨大模型的主要应用。截至目前,远景智能舱已搭载超过15个垂直智能代理,累计用户量已超过8.8亿次。用户任务请求日均活跃量超过4万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北汽远景智能全领域拓展智能边界整合并利用人工智能共同创造无限场景。在“安全为本、导向融合”的理念下,智能让旅程精准而温馨。发布会上,涵盖纯电驱动、混合动力、增程式等领域的“北汽神庆动力”也一并上市。未来,北汽品牌新一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将逐步发布。北汽将与用户一起,用科技守护旅程,满怀热情开启新征程。 (北汽集团供图)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像、多媒体信息等)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复制和使用。向中国日报网提出意见:
[email protected]